蓝鲸直播-欧联决赛前语言乌龙 记者巴斯克语提问难倒翻译 B费巧妙化解尴尬
语言屏障下的新闻发布厅
当地时间5月21日下午,蓝鲸直播塞维利亚奥林匹克体育场的新闻厅座无虚席,当发布会进行到自由提问环节时,来自《巴斯克日报》的记者埃内斯托·乌鲁蒂亚举起手,用流利的巴斯克语抛出了长达一分钟的问题,现场随即陷入诡异的沉默——负责英语和西班牙语互译的两位官方翻译面面相觑,其中一位不得不举手示意:"很抱歉,我们无法翻译这种语言。"
摄像机捕捉到B费微微挑眉的瞬间,这位葡萄牙中场核心随即露出标志性的笑容,用英语打破僵局:"看来我们遇到了一点小麻烦,但足球本就是跨越语言的运动。"他转向提问记者,"或许您可以用西班牙语再问一次?我相信在座的同行们都很期待您的问题。"
据现场目击者描述,这位巴斯克记者略显尴尬地改用西班牙语重复了问题,内容主要关于曼联如何应对决赛中可能出现的点球大战,B费详细回应后,特意用葡萄牙语补充道:"每种语言都承载着独特的足球文化,今天的插曲反而让我想起家乡的方言。"
巴斯克语:欧洲语言的"活化石"
语言学专家指出,巴斯克语(Euskara)作为欧洲少数非印欧语系的语言,其起源至今成谜,这种拥有超过50万使用者的语言,主要分布在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区和纳瓦拉地区,2020年西甲联赛曾规定,所有俱乐部必须配备巴斯克语翻译,但这一要求并未延伸至欧足联赛事。
"这种情况在足球界并不罕见,"语言服务提供商LinguaSport的CEO玛尔塔·希门尼斯分析道,"欧足联标准翻译团队通常只覆盖英语、法语、德语等主要语言,像巴斯克语、加泰罗尼亚语等地区性语言往往需要主场俱乐部额外安排。"数据显示,本赛季欧联杯32强中,有11家俱乐部所在地区使用非官方语言作为日常用语。
足球场上的语言万花筒
这场意外引发了对足球 multilingualism(多语言主义)的热议,曼联随队记者詹姆斯·库珀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道:"2018年莫斯科欧冠决赛时,我们遇到过克罗地亚语翻译临时缺席的情况,现代足球需要应对的语言挑战远超想象。"
语言障碍常造就经典时刻,2005年欧冠决赛,贝尼特斯用混合西班牙语和英语的"Spanglish"布置战术,最终助利物浦完成伊斯坦布尔奇迹;2016年欧洲杯,冰岛队"维京战吼"的原始发音指南曾在媒体间疯狂流传。
语言学家帕特里夏·卡斯特罗指出:"足球正在创造一种新的语言生态,像B费这样能熟练使用葡、英、西三语的球员,无形中成为文化桥梁。"据统计,本届欧联杯决赛双方阵容中,能使用三种以上语言的球员占比高达67%。
欧足联的应对与反思
事件发生后,欧足联媒体部负责人克里斯托夫·蒙特马约尔向媒体确认,将重新评估赛事语言服务标准:"我们尊重所有参赛地区的文化特性,2024-25赛季起可能在关键赛事增设区域性语言支持。"不过他也强调,全面覆盖所有语言存在现实困难,"毕竟足球需要的是交流而非完美翻译。"
曼联主帅滕哈赫在后续采访中调侃道:"也许下次我们该带个AI翻译器。"这并非玩笑——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已首次测试实时AI翻译系统,该技术能处理包括阿拉伯方言在内的80余种语言。
文化包容的胜利
当发布会尾声,那位巴斯克记者用母语向B费道谢时,葡萄牙人用现学的"Eskerrik asko"(巴斯克语"谢谢")回应,引发全场掌声,这个瞬间被欧足联官方推特发布,配文"足球让世界相连",12小时内获赞超25万次。
社会学家艾琳·戈麦斯评论道:"这个小插曲比任何宣传片都更能展现足球的包容性,当翻译系统失效时,人们反而找到了最原始的沟通方式——善意与尊重。"
随着决赛哨声临近,这场语言乌龙终将淡出焦点,但它揭示的命题永恒存在:在追求竞技巅峰的绿茵场上,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包容,或许才是足球运动最珍贵的胜利,正如B费在离开发布会时所说:"今天我们都学到了新东西——无论是语言,还是倾听的重要性。"
发表评论